智能制造网手机版

手机访问更快捷

智能制造网APP

安卓版

智能制造网小程序

营销推广更便捷

您现在的位置:智能制造网>制药设备>资讯列表>合成生物成长潜力较大,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近500亿美元!

合成生物成长潜力较大,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近500亿美元!

2024年05月17日 08:12:16 人气: 22536 来源: 制药网
  节后以来,合成生物概念股持续活跃,富士莱、川宁生物、溢多利、蔚蓝生物等个股近一周涨幅均在30%以上。
 
  消息面上,5月5日,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合成生物创新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,借助微生物发酵生产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质酸,把成本从每公斤几万元降到每公斤几百元,实现了透明质酸大产量推广应用。此消息引发了市场对合成生物技术的高度关注。
 
  据了解,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,是为生命科学服务的新研究范式,成长潜力较大。根据《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2024》,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过去五年经历了高速增长,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过170亿美元,平均年增长率达27%。此外,预计到2028年将成长为体量达到近500亿美元的全球型市场。
 
  政策端也给予产业大力支持。2023年5月份,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《“十四五”生物经济发展规划》,多次提及合成生物学。随后,包括北京、江苏、上海、杭州等地陆续出台支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政策,通过推进生物制造产业园建设、培育生物制造产业人才等措施,达到加快推进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等目的。
 
  今年1月份,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《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》中明确提出,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、合成生物、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产业化。
 
  业内人士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接受采访时更是表示,生物经济将有望成为继农业革命、工业革命、数字革命后,未来的第四次产业革命。
 
  面对发展前景广阔的市场,合成生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目前全球从事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公司已多达数百家,国内也有大批公司在布局产业链。
 
  例如,嘉必优完成了以基因组装、基因编辑、多组学分析、代谢工程、底盘细胞定向进化等多个合成生物底层技术的体系搭建,打造了以合成生物学技术为核心的生物制造全技术链。
 
  富祥药业称,公司医药产品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较多生物发酵制品,为完善公司“起始原料-医药中间体-原料药”的产业布局,公司自建有多功能合成生物-生物发酵产线,同时积累了深厚的生物发酵技术经验。2023年,公司与客户就合成生物领域的微生物蛋白项目达成合作,并成功实现了吨级产品产业化。目前,接到微生物蛋白产品订单1200吨,正在按计划生产和交付中。
 
  圣达生物表示,公司的合成生物学平台目前拥有的为菌株构建、高通量筛选、检测及发酵平台。公司联合浙江大学共同研发的“重大维生素产品全生物合成技术和绿色制造示范”项目,旨在解决传统D-生物素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毒化学品和高危险程度的问题,目前已通过小试验证及发酵工艺优化。
 
  中信证券表示,2023年和2024一季度合成生物学板块的收入和利润增长亮眼,目前行业估值明显低于近三年平均估值水平。基本面方面,相关公司新产品和新产能逐步落地,未来收入和利润有望维持稳定增长的态势;估值方面,随着后续重磅政策催化,板块估值水平有望持续修复。当前生物制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拓展和落地能力,看好具备成功案例、头部地位、优品储备以及下游需求景气的标的。
 
  免责声明:在任何情况下,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,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。
全年征稿/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:1271141964@qq.com
版权与免责声明
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智能制造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,https://www.gkzhan.com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、技术文章、资料下载等内容,如涉及侵权、违规遭投诉的,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,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。
3、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4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